LIDA_LOGO
社群媒體有哪些風險?我們要如何防範個資外洩?社群使用避雷指南|立達專業保鑣

請別在社群媒體上,隨意公開您和家人的個人信息了!

數位科技發展得愈發蓬勃,資訊承載的情報,成了最具價值的新時代貨幣。我們在網路上的每一次點擊、滑動瀏覽等動作,都不知不覺生成大量的數據。這些數據會被網路後臺的操控者蒐集、分析並販售,乃至於滋生商業機會的同時,更有可能變成攻擊的利器,剝削我們的個資與權益,將我們置於危險的漩渦中心。

放眼望去,社群平臺充斥著無數人的生活點滴。這些分享或許能讓我們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,甚至展示我們當前的生活狀況,但我們因而容易忽略這些「無害」背後所潛藏的風險。您也許會認爲,無論是使用社群媒體,還是網路購物,都難免會面對個資外洩的潛在風險。然而,在您覺得那只是一張無害的全家福,或孩子的日常照片時,實則正爲潛在罪犯揭露了您的生活動態,成爲致命的線索。這些看似簡單且平凡的分享,很有可能會吸引心存惡意之人的注意,從中蒐集並分析您的居住位置、移動路線、家庭結構、生活習慣等,進而規劃犯罪行動。

面對這樣的風險,在社群媒體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,應當考慮其中的潛在威脅,是時候重新審視我們發佈貼文和照片的習慣,將自己和家人的私密性與安全放在首要考量,避免過度曝光,讓危險悄然侵入「不經意」造成的安全漏洞。有鑑於此,本文將層層遞進說明,使用社群媒體具有哪些潛在威脅,以及如何自我防範個資外洩,以便提供您自我審視,並進一步防範個資外洩的問題。



快速導覽

  • 隨意分享個人資訊,如同在社群媒體裸奔
  • 想要守護安全?從改變社群行爲開始
  • 滑手機比吃飯還自然的時代,謹慎分享個人生活準沒錯
  • 隨意分享個人資訊,如同在社群媒體裸奔


    有不少人誤以爲,自己在使用社群媒體時,如同穿著一身隱形斗篷,隱藏真身,以虛擬之姿分享日常瑣事、經歷見聞、個人意見、抒發情感等,卻未曾察覺自己的一言一行,已經無聲無息地曝光個人信息於網路世界,讓有心人有機可乘。

    以下是您可能在社群媒體面臨的資安風險,包含但不限於:
    一、 突如其來的財務危機
    您在社群平臺分享的個人資訊,可能會被駭客利用來入侵私人帳號,例如網銀,或支付平臺的帳戶。更糟的是,若他們蒐集到足夠的資訊,甚至可能冒用您的名義開設信用帳戶,將額度刷爆後拍拍屁股走人。這種身份盜用不僅會讓您背上從未借過的債務,還會讓您的信用紀錄一落千丈,以致於日後申請貸款,或新帳戶時都會受到限制。

    二、 隱匿的真身被肉搜
    您在社群平臺發表的個人意見,內容可能觸及敏感議題、揭露公司弊端、抒發激化的情緒等,便以匿名的形式發佈,不想讓現實生活的身份曝光,爲自己保留一點個人空間。但無論您的理由是什麼,只要有人想要揭露您的真實身份,就會透過拼湊資訊的方式肉搜,藉此威脅您,或將您公諸於世,教唆衆人撻伐。例如,您曾在文章中批評過上司或公司,一旦匿名被揭穿,不僅惹怒上司,甚至有可能丟失工作。

    三、 個人資料被蒐集並轉售
    不良業者可能假借研究調查之名,實則發問卷蒐集您的個人信息,並將資料轉售予行銷業者,或詐騙集團。這些不屑行銷業者隨即利用您的姓名和聯絡方式,發送垃圾簡訊或電郵、電話推銷,甚至明目張膽地致電給您,企圖從您身上訛詐一筆。但這只是冰山一角,您還有可能遭遇網路霸凌、持續騷擾、勒索錢財,或莫名變成「網軍」等,對您的情緒、名譽與心理健康造成打擊。

    四、 人身安全遭遇威脅
    對居心叵測的人來說,您在社群平臺上分享的一張照片、一篇遊玩心得、一次演唱會打卡等,都是他們追蹤您動向的絕佳方式。如果您還曾經提及家庭成員、孩子的名字或學校,便是歹徒策劃犯罪行動的最佳材料。這乍看危言聳聽,實則是現代公開生活的最大風險。過去有不少的案例,即網紅在社群平臺過度曝光生活細節,引致歹徒蹲點、闖空門、跟騷等事件的發生。



    想要守護安全?從改變社群行爲開始

    您的安全,不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,也關係身邊所有您在乎的人,可能是父母、另一半、孩子,或關係親密的親朋戚友等安全。與其等危機發生才來後悔,不如現在從改變社群行爲開始。

    以下列表是一份資安風險的自我檢查清單,提供您參閱:


    CHECK LIST
    避免公開住址與住宅外觀 對歹徒來說,一張門前的合照、陽臺的風景,甚至附近用餐的定位地址等資訊,猶如打開寶庫的拼圖,只要將資訊拼湊出一定程度的輪廓,就能掌握您的住宅地址,伺機而動。
    不要輕易分享孩子的照片 孩子可愛的模樣總讓人忍不住想分享,但社群平臺上的一篇圖文「哇!不知不覺到了上幼幼班的年紀了!」、孩子的面容、學校制服,甚至拍攝地點等,皆可能是犯罪靶心。
    勿在社群媒體發佈即時行蹤 當您習慣在社群媒體即時分享生活足跡,如今日在哪吃飯、明天要去哪玩等,一則則看似隨興的信息,實則讓歹徒掌握您什麼時候「不在家」,並乘虛而入。所以,打卡晚一點、行程模糊一些沒關係,別讓您的生活動線成爲歹徒的犯案指引。
    不要隨意公開個人電郵 個人電郵一旦外洩,不但會收到垃圾信,還可能被用來試圖登入各個社群平臺,進而竊取您更多的個資。倘若有商業合作需求,千萬別在個人頁面大剌剌放出來,可考慮放「商業合作」用的專屬電郵。
    設置高強度密碼並避免重複使用 設置一組安全密碼沒這麼難,但很多人貪圖方便,將同一組密碼用於各個網路平臺,如社群、電郵、網購及會員註冊等,只要一個網站被攻破,其他帳號也隨之遭殃。建議每個帳號都有一組獨立密碼,最好再加上兩步驟驗證,多一道保障,多一份安心。
    定期檢查社群帳號的隱私設置 請勿掉以輕心,誤認爲只要按下「朋友限定」就萬無一失。社群平臺爲避免界面過於古板單一,或迎合使用者喜好、提高平臺收益而經常改版,所以有些設定難免會重置,導致原本私密的東西變成公開。故建議定期檢查社群帳號的隱私設置,確保貼文、照片和標籤等都在可控的範圍內。
    謹慎安裝應用程序與插件 免費濾鏡看起來很讚、測驗遊戲很有趣,但若這些應用軟體來路不明,就有可能暗藏木馬病毒。所以,您在下載前,必須謹慎查尋相關評價、資訊、開發廠商等,別爲了一時好玩而外洩個資,且渾然不覺。
    留意社群媒體的過度曝光 不論是每天的早安文、午餐打卡、孩子放學照,或下班後的健身紀錄等,這些舉動無疑是將自己的行蹤、生活習慣、位置等暴露於公衆之下。如果暗忖惡意之人想要跟騷您,便能透過這些資訊來預測您的行動。


    滑手機比吃飯還自然的時代,謹慎分享個人生活準沒錯

    在這個滑手機比吃飯還自然的時代,社群媒體幾乎成了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延伸。不過,在您分享快感的背後,往往潛藏無形的威脅。從一張自拍、孩子的萌照、到定位打卡、住宅照片等,不知不覺中,您早已把自己的生活細節攤在陌生人面前。歹徒若要對您或家人做什麼,不用親眼見您一面,只要滑滑您的動態、瞄幾眼留言,就能拼湊出您的生活足跡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、家裡有沒有人等資訊,被摸得一清二楚。

    很多人的內心,或多或少會覺得「我又不是名人,誰會針對我?幹嘛針對我?」但這對心懷不軌的人來說,只要您不設防,誰都可能是目標。況且保護自己,不見得要封鎖一切,但至少從一些小細節做起,像是不要公開住址和房子外型、孩子的臉孔、即時行蹤,也避免在公開場合放出自己的聯絡方式,皆是基本的數位防身術。

    同時,社群平臺的隱私設定也要定期檢查,不要讓錯誤的安全漏洞變成犯罪者的突破口。在網路世界裡,保護個資就跟守護家門一樣重要。該低調時就收斂、該警覺時別掉以輕心,多一點警戒,少一點曝光,能爲自己和家人多增添一分安全感。別讓一時的分享,變成事後的懊悔。

    倘若有任何安全保護的服務需求,或欲知更多,歡迎致電0963-611-520洽詢詳情,立達專業保鑣願爲您提供安全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