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DA_LOGO
 危機談判專家是什麼?他們都在「談判」些什麼?讓我們一探究竟|立達專業保鑣

危機現場的心靈拆彈專家,談判專家的非暴力解鎖術

危機當前,人們往往直覺訴諸武力,希望能迅速鎮壓威脅。殊不知,當以強硬手段介入危機,對峙雙方的敵意勢必節節攀升,彼此的戒備亦更森嚴,只會引致情勢愈發惡化,如同野火燎原,一發不可收拾。相較之下,以柔克剛,透過溝通、理解與協商化解衝突,則能帶來更穩定且長遠的解方。

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(FBI,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)的報告指出,在涉及人質劫持的案件中,若能透過談判而非武力解決,解救人質的成功率高達85%以上,大幅降低傷亡風險,以及減少42%事件對社會的心理創傷發生率。因爲在危機談判的過程中,當談判專家以耐心傾聽、以同理心回應,目標便容易卸下防備心,對談判專家萌生絲縷信任。

正是這夾縫中的微光,使原本不可調和的對立,有了轉圜的可能。在理解與信任的橋樑上,危機得以化解,衝突中能歸於平靜。真正的談判,並非只是言語上的較量,而是心與心的對話。立達專業保鑣接下來,將爲您介紹「談判專家」此一角色在危機中的位置與其功能、手段。



快速導覽

  • 談判專家是什麼?人員構成爲何?
  • 四大核心角色:危機降溫 x 情報解讀 x 爭取時間 x 資源連結
  • 軟性手段的技術性,拆解心靈的未爆彈
  • 不靠武力,依靠對話軟實力 x 『立達專業保鑣』以柔克剛
  • 談判專家是什麼?人員構成爲何?

    在高壓的危機現場中,時間是無聲的對手,情緒是無形的炸藥,而談判專家,則是那個位於懸崖邊緣的平衡者,在危機現場中保持冷靜與耐心,尋找一條既能保護生命,又能化解僵局的突破點,以軟性手段和平解決事件。他們不持武器,憑藉言語化解一觸即發的衝突,而且不以強勢壓迫目標,而是透過傾聽與同理,讓目標最絕望、惡狠的心重新燃起希望或信任。

    談判專家的角色確立始於1973年,在當時的紐約市警探兼心理學家哈維 ‧ 施洛斯伯格博士(Dr. Harvey Schlossberg)與中尉法蘭克 ‧ 博爾茲(Lieutenant Frank Bolz)的領導下,將「危機談判」建立成一門專業學科,並實施一種更加深思熟慮、耐心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來處理人質事件。

    這是第一次,執法機構不僅將危機處理的核心,從單純的強硬手段轉向控制局勢的策略,也改變了應對人質事件的方式,以緩解緊張氛圍、開啓對話並建立信任爲目標,從而創造出一條溝通的橋樑,和平解決衆多危機事件,且使得FBI特工和警察不必冒著高風險強行處置目標。

    目前,一個典型的危機談判小組,是由以下成員構成:

    主要談判專家 負責與目標直接溝通。
    次要談判專家 協助主要談判專家,如資訊整理、共同策略等。
    談判聯絡員 爲危機事件指揮官提供建議和工作支持。
    情報分析師 評估談判假設、建立資源連結與關係。


    而談判專家的主要任務,涵蓋了種種危險且充滿挑戰的情境,包括但不限於:處理身在緊急危機之人、執行高風險的逮捕行動、解決綁架事件,乃至對抗持有武器或極具危險的嫌疑犯,在緊急營救的關鍵時刻,直面生死攸關的選擇,挽救生命的可能。儘管這份工作充滿龐大壓力和不確定性,但他們所達成的目的,所帶來的成就感及回報,卻極具無可比擬的意義。



    四大核心角色:危機降溫 x 情報解讀 x 爭取時間 x 資源連結

    面對危機情境時,談判專家會同時扮演著各種角色。他們透過專業的技巧和策略,引導對話、釐清目標需求,並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。以下將論及談判專家的四大核心角色,並且說明每一個角色在實際談判中,如何發揮關鍵作用。

    一、 危機降溫者:從對抗轉向對話的引導技巧
    在危機現場中,目標通常會處在高度激動或極端的情緒狀態。談判專家的首要任務是降低衝突的強度,避免局勢惡化。他們透過「鏡像回應」與「情緒標籤化」等技巧,讓目標感受到被理解,進而開啓對話的意願。例如,在一樁自殺事件的危機談判中,談判員用「我」或「我們」取代「你」,給予一種「身同感受」或「我與你同在」的關心與陪伴,而非批判。

    二、 情報解讀者:透過情緒與話語挖掘深層需求
    在許多案例中,目標起初傳達的訴求,通常停留於表面,不是真正的核心需求。於是,談判專家需要透過非語言訊號分析、深度提問等技巧,挖掘目標真正的需求,並根據情況,調整談話策略。例如,試圖自殺的目標可能會不斷強調「我不想活了」,但內心的真正訊息其實可能是「我希望有人可以關心我」。此時,談判專家就要解讀出其深層需求,並循循善誘目標表露自我感受,進而對症下藥。

    三、 爭取時間者:拖延戰術如何創造轉機空間
    時間,在危機談判中是關鍵因素。談判專家通常會刻意拖延談話的進程,爲解決危機創造更大空間,建立介入的緩衝區。例如,在人質事件中,談判專家可能會透過詢問細節來延長對話,如「那些人質現在怎麼樣了?」、「我可以知道你們的需求有哪些嗎?」這樣做不僅能讓目標冷靜,也讓警方或其他的介入單位有更多時間做準備。

    四、 資源連結者:整合跨系統支援網路
    解決一樁危機事件,往往需要多方合作,而談判專家在其中扮演橋樑的角色,協調警方、醫療機構、家屬等資源。例如,在處理精神病患的危機時,談判專家會與醫療團隊合作,確保目標能獲得適當的心理支援,而非僅靠警方的武力介入。



    軟性手段的技術性,拆解心靈的未爆彈

    軟性手段的成功,仰賴於一系列的心理分析,深入瞭解人類的情緒和行爲,以及精確且有力的溝通技巧,以達成有效對話。立達專業保鑣整理了幾項關鍵技術,談及它們如何高效促進談判的進程,藉此打破僵局,創造和解的機會。

    一、 積極且主動傾聽
    所有對話的一開始,都由「傾聽」做起。積極且主動傾聽目標的話語,是談判的關鍵之一,因爲它不單純是用「聽」罷了,而是全心投入,並且通過「我訊息」、「鏡像回應、「情緒化標籤」等技巧,回應來表達對目標感受的理解和關注,從而減少敵意,開啓對話的可能性。

    二、 非暴力溝通框架
    非暴力溝通(NVC,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)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‧ 盧森堡(Marshall Rosenberg)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,目的在於讓目標能在無攻擊性、無指責的語境中,進行具建設性的對話,減少情緒的對抗。

    這一框架運作常見於談判現場,其運作無不依循四個步驟:

    步驟 要點 實戰話術
    觀察
    Observation
    聚焦並描述事實本身,不帶任何批評色彩。 「我注意到你尷尬提高了聲音。」
    感受
    Feeling
    以共情的方式,同步表達自己與目標的情緒,而非指責目標。 「我感覺到你現在有些憤怒。」
    需求
    Need
    深入瞭解並挖掘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,幫助目標找到根本問題。 「你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見,對嗎?」
    請求
    Request
    提出具體且可行的建議或條件,進行有效的協商,達成雙贏的共識。 「我們可以先深呼吸,然後慢慢談,好嗎?」


    不靠武力,依靠對話軟實力 x 『立達專業保鑣』以柔克剛

    面臨任何緊急危機時刻,談判專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他們以冷靜、耐心之姿,運用傾聽、共情和策略性拖延等,將激烈的對立情緒,轉化爲平和的對話契機。他們的使命不僅是避免暴力衝突的升級,更是在高壓的情境中,緩解弦緊欲發的氛圍,將性命風險降到最低。

    而他們的軟性手段,溝通、說服、情報與專業設備應用的結合,成功提升了談判的成功率,並使得雙方獲得更多利益,有效減輕,乃至於減少社會與個人層面的創傷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專業技巧持續發展著,成爲維護世界和平、安全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。

    一名優秀的談判專家,在瞬息萬變的情勢下,依舊能保持清晰的判斷能力,且巧妙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,始終以人質或目標的生命安全爲最終目的。若您有任何「危機談判」的服務需求,或想瞭解更多詳情,請隨時致電0963-611-520,立達專業保鑣將竭誠爲您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