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臺灣爲何容易發生地震?大地震又造成什麼樣的傷害?
衆人所知,臺灣是一座群山起伏、四面環海的美麗島嶼之國,地理位置上雖得天獨厚,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風景,卻同時處在地震頻繁的「環太平洋地震帶」之上,地殼板塊活躍程度居全球前列。臺灣正好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地帶,板塊擠壓不僅形塑出壯麗山脈,也成爲地震活動頻繁的根源。
從歷史紀錄來看,大大小小的地震事件幾乎年年有,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更是重創中部地區,造成數千人死傷,深刻烙印在全民記憶中。一直到2024年,發生四零三花東大地震,其死傷雖然不及九二一,但仍造成數十人死逾千傷,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。在四零三大地震持續搖晃98秒期間,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的震動,喚醒了大部分人民對地震的共同創傷,以及恐懼的記憶。
地震難以預測、來勢洶洶,一旦發生,不僅建築毀損,還可能引發火災、土石流甚至海嘯等次級災害。面對像這樣的地質特性,與其愣在原地害怕,不如學會如何在災害來臨時冷靜應對,並在平日做好準備,才是減少損失、保護自己和家人最實際的方式。而在所有對策中,「緊急避難包」便是行動中的關鍵之一。
緊急避難包僅是一個裝滿必須品的背包,更是災後求生的起始點,是在斷電、斷水、通訊中斷的混亂時刻,讓您保持基本生活機能、爭取逃生黃金時間的重要資源。瞭解地震時該怎麼做,以及爲何避難包不能等到最後一刻才準備,是我們每一位島民都該正視的課題。接下來,將由立達專業保鑣來爲您揭曉。
快速導覽
發生地震時,必須牢記這些應對要點!可能救您一命!
地震來襲時,災難往往只在數秒間爆發,倘若當下不知如何應對,便可能讓危機一發不可收拾。與其在搖晃中驚慌失措,不如先學會這幾個關鍵動作,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。從掩護動作到關閉瓦斯,每一步都是求生的關鍵:
一、 找桌子掩護趴下,把頭護好,然後穩住!
地震來得快,反應要更快,這幾秒間的選擇,可能是安全與受傷之間的分界。當大地突如其來顫動,千萬別慌亂站立或奔跑,那只會讓您成爲重物與玻璃碎片的獵物。最聰明的反應,是立即俯身趴下,鑽入最堅固的桌子底下,一手抓住桌腳,一手護著頭頸,抑或就地雙手護頭蜷縮。若手邊有枕頭、靠墊,就能更好保護頸部與腦袋。
二、 遠離窗戶、笨重物品,以及天花板上的吊掛物
請別小看窗戶邊那道風景,在地震仍搖晃之中,它可能碎裂成刺骨的陷阱,天花板的吊燈、牆壁的掛畫、裝飾架,則是高空的潛在威脅,皆有可能造成嚴重傷害,應快步遠離這些懸而未決的危機。倘若您正尋找堅固的桌子做掩護,務必向著內的空牆靠攏,並且緩慢移動,便能躲過那瞬間的襲擊。
三、 切記不要使用電梯,它不是您的避難所
無論您身在高樓還是一樓,地震開始大肆搖晃之際,電梯絕不是您的朋友。它可能因震動卡住,或斷電後變成封閉的牢籠,甚至可能因電線走火而變成緊急危機的核心。這時候應選擇樓梯,勝過困在密閉空間裡求助無門。另外,在樓梯間移動時,即使腳步不穩,也不要倚靠樓梯間的牆面和扶手,避免它們無法承受地震而坍塌。切記,一時的省力,換不來長久的安全。
四、 門口通道要留一條生路,確保暢通無阻
地震後的第一件事,確認出口是否還在您的掌控中,而不是變成另一道封鎖線。您永遠無法預料地震過後,家門還能不能順利開啟。門框可能歪斜、雜物可能阻塞,一扇打不開的門,會讓您被困在熟悉的屋裡,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。所以平日裡,就該讓出入口保持暢通無阻。
五、 確認關閉瓦斯及電源,以免火苗、電氣成爲殺機
當餘震尚未停歇,不少人會忽略瓦斯與電源竊竊私語般的威脅。震後若還留著火苗和瓦斯開關,一點火星便足以燒毀整個空間。所以,安全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確保關掉爐火、扭緊瓦斯、拔掉插頭。這不是小題大作,而是對災後可能蔓延危機的第一道防線。
六、 一人一包,隨時準備好全家庭份量的緊急避難包
天災人禍降臨之前,家家戶戶應當準備好全家庭份量的緊急避難包。緊急避難包裡,通常有水、乾糧、手電筒、簡易醫療用品、現金等物品。這些東西擺在一起,咋看不起眼,但在風雨來襲時,會成爲您和家人最堅定的依靠。另外,別等地震來敲門才倉皇翻找,請將它們放在玄關處或床邊,以便您和家人可以隨時一把抓起,帶它們避難。
爲什麼『緊急避難包』絕不能省略?三大理由告訴您
災難來時,沒有人能預知將面對的是短暫驚嚇,還是長夜漫漫的等待救援。一個備妥的緊急避難包,不只是生存的希望,也是心理的依靠。它是您在世界失序之際,仍能掌握一絲秩序的憑藉,也是每個人家中不可或缺的準備。
一、 爭取災後七十二小時的「黃金生存時間」
地震之後的三天,是命運決勝的臨界點。水塔乾了、手機沒訊號、救援隊仍努力搶救,但您所處空間的一切彷彿靜止。您唯一能倚靠的,就是那只早已準備好的緊急避難包。裡頭的水、乾糧、手電筒與常用藥物,無疑能幫助您和家人在孤立無援的時刻,維持基本生存機能,守住生命最脆弱的時刻,等待救援。
二、 降低恐慌,提高自主行動能力
災難瞬間來襲時,真正讓人陷落的,往往不是倒塌的牆,而是內心的惶恐。手足無措、四處翻找、腦中一片空白,這樣的混亂只會拖慢逃生步伐。但若您早已準備好避難包,不僅可以讓您在逃生時更快行動,更是一種心理準備和安全感的來源。當您知道自己手上握有水、有光、有方向,即使外界天翻地覆,也能讓您有力踏出求生的第一步。
三、 隨時轉移,增加行動彈性
災後的世界不再熟悉,牆壁裂開、管線短路,需要緊急撤離,甚至長時間無法返家。這時,避難包將成您移動的棲身所,一個裝著重要文件、現金、常用藥品與基本生活用品的「行動之家」。它不僅可讓您隨時帶著它轉移至安全地點,保障自己的生活基礎,甚至照顧身邊的人,不致於陷入資源斷絕後的恐慌。
緊急避難包裡該準備哪些東西?一次報您知
那麼,緊急避免包裡應準備哪些東西呢?不妨根據以下「緊急避難包檢核表」羅列的內容物做準備:
緊急避難包檢核表 | |
---|---|
基本準備 |
☐ 飲用水 ☐ 防災乾糧 ☐ 急救藥品 ☐ 衛生紙與濕紙巾 ☐ 身份證(影本) ☐ 瑞士刀、哨子、粗綿手套 ☐ 手電筒、電池 ☐ 電池式收音機 ☐ 現金、零錢 ☐ 防災地圖 ☐ 行動電源、充電器 ☐ 輕便雨衣 ☐ 備用鑰匙 ☐ 禦寒衣物、換洗/免洗內衣褲 |
個人用品 | ☐ 常用藥物 ☐ 助聽器、備用電池 ☐ 文具用品:筆記本、筆 ☐ 生理用品 |
嬰兒、年長者 |
☐ 奶粉 ☐ 紙尿褲 |
防疫用品 |
☐ 乾洗手液、酒精 ☐ 口罩 ☐ 溫度計 |
**緊急避難包使用要點** | ✔ 緊急避難包應防災家中門口處,或床邊 ✔ 每半年應定期更新緊急避難包的內容物,並且註明更新日期 ✔ 接獲通知需要緊急撤離時,記得攜帶緊急避難包至避難所 ✔ 家中成員可共同討論,並準備符合自己需求的緊急避難包 |
事先準備緊急避難包,是一種責任也是愛
當災難真的發生時,您會發現平常那些「等一下再準備」的念頭,其實都是奢侈的拖延行爲。地震不會預告,也不會挑時間,它來得急、來得猛,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提早一步做好準備。在無常的天災面前,唯有提前行動才有生存選擇的餘地。
緊急避難包不是什麼高科技設備,也不沒有多複雜的操作,它只是把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先打包好,屆時讓您在混亂中還能踏實一點、冷靜一點。那背包裡裝的,不僅是物資罷了,也包含災後三天的喘息空間與希望。
您可能永遠用不到它,但只要有那麼一次派上用場,您會慶幸,自己做了一個絕佳的選擇。所以,請不要再有「等一下再準備」的念頭,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,爲自己、更爲家人打包一份安心。若有任何安全保護需求,或欲知更多詳情,歡迎致電0963-611-520洽詢,立達專業保鑣將誠摯爲您服務。